有 关于诗人于谦简介图片_诗人于谦简介方面的知识,小编在此整里出来,给大家作为参考,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诗人于谦简介图片_诗人于谦简介的相关内容。
(资料图)
1、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,汉族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
2、明朝名臣、民族英雄。
3、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4、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,弘治二年(1489年),追谥“肃愍”。
5、明神宗时,改谥“忠肃”。
6、有《于忠肃集》传世。
7、《明史》称赞其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。
8、他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
9、扩展资料: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。
10、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,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,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,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。
11、于谦主张兵贵在精,将贵谋勇,用兵贵在临机应变,提倡“将士相习”,“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,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”。
12、所创团营之制,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。
13、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,汉族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
14、明朝名臣、民族英雄。
15、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16、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,弘治二年(1489年),追谥“肃愍”。
17、明神宗时,改谥“忠肃”。
18、有《于忠肃集》传世。
19、《明史》称赞其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。
20、他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
21、扩展资料: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。
22、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,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,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,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。
23、于谦主张兵贵在精,将贵谋勇,用兵贵在临机应变,提倡“将士相习”,“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,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”。
24、所创团营之制,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。
25、你好,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 ,汉族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
26、明代大臣、民族英雄。
27、永乐十九年(1421年),于谦登进士第。
28、宣德元年(1426年),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,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。
29、后巡抚河南、山西。
30、宣德五年(1430年)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、山西等地。
31、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,遭诬陷下狱,因两省百姓、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。
32、土木之变后,英宗兵败被俘,他力排南迁之议,坚请固守,升任兵部尚书。
33、明代宗即位,整饬兵备,部署要害,亲自督战,率师二十二万,列阵北京九门外,抵御瓦剌大军。
34、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他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,不许。
35、也先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
36、和议后,于谦仍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,又遣兵出关屯守,边境得以安宁。
37、当时朝务繁杂,于谦独运征调,合乎机宜。
38、其号令明审,令行政达。
39、他忧国忘身,口不言功,平素俭约,居所仅能遮蔽风雨。
40、但因个性刚直,招致众人忌恨。
41、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42、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,弘治二年(1489年),追谥“肃愍”。
43、明神宗时,改谥“忠肃”。
44、有《于忠肃集》传世。
45、《明史》称赞其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。
46、他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
47、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 ,汉族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
48、明代大臣、民族英雄。
49、永乐十九年(1421年),于谦登进士第。
50、宣德元年(1426年),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,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。
51、后巡抚河南、山西。
52、宣德五年(1430年)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、山西等地。
53、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,遭诬陷下狱,因两省百姓、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。
54、土木之变后,英宗兵败被俘,他力排南迁之议,坚请固守,升任兵部尚书。
55、明代宗即位,整饬兵备,部署要害,亲自督战,率师二十二万,列阵北京九门外,抵御瓦剌大军。
56、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他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,不许。
57、也先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
58、和议后,于谦仍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,又遣兵出关屯守,边境得以安宁。
59、当时朝务繁杂,于谦独运征调,合乎机宜。
60、其号令明审,令行政达。
61、他忧国忘身,口不言功,平素俭约,居所仅能遮蔽风雨。
62、但因个性刚直,招致众人忌恨。
63、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64、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,弘治二年(1489年),追谥“肃愍”。
65、明神宗时,改谥“忠肃”。
66、有《于忠肃集》传世。
67、《明史》称赞其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。
68、他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
69、于谦(1398.5.13-1457.2.16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,汉族,明代名臣,民族英雄。
70、永乐十九年进士。
71、宣德初授御史,出按江西,迁兵部右侍郎,巡抚河南、山西。
72、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。
73、土木之变,英宗被俘,郕王朱祁钰监国,擢兵部尚书。
74、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决策守京师,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,为明景泰帝。
75、瓦剌兵逼京师,身自督战,击退之。
76、论功加封少保,总督军务,终迫也先遣使议和,使太上皇得归。
77、天顺元年谦以“谋逆”罪被冤杀。
78、弘治谥肃愍,万历改谥忠肃。
79、有《于忠肃集》。
80、于谦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